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tydaocom Intro 山西地域文化网站太原道的公众平台,致力于三晋文化的传播,这里有山西的文化、历史、民俗、旅游、民歌、戏曲、名人、晋商…… 青龙古镇原名青蒿嘴,因为当地盛产青蒿这种四季常青的中药材而得名。清嘉庆年间,当地巨商王绳中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赏赐“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满汉一家,从此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 发迹之后的王家不忘故土,在家乡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形似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 明清之际,晋商古道从青蒿嘴穿过,做为太原以北的首镇,南来北往的客商在抵达太原府之前后离开太原府之后,通常都要在这里住宿休息。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人文历史,使得青龙镇逐渐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成为晋商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它同时还兼有军事、驿站等多重功能。 从2006年开始,青龙镇陆续修缮,目前已初具规模,虽然还没有正式开放,但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电影《血滴子》、电视连续剧《晋阳秋》、《李家大院》、《红军东征》等多部影视剧均在这里拍摄。 地理位置 青龙古镇位于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紧邻208国道、杨兴大道。 门票 青龙古镇目前还没有开始收门票,地道单独收取20元门票,停车场小型客车收费10元。 游览时间 浏览时间2至4小时,主要景点及建筑有:真武阁、泰山庙、吕祖洞、灯山、工农兵大礼堂、老电影馆、千佛阁、龙王庙、文昌宫、养和堂、官帽楼、九窑十八洞、地道以及院落等,关帝庙等部分仍在修缮的建筑和大院尚未开放。地道入口在文昌宫东侧小街的北方。 █ 青龙古镇的街道 █ 真武阁 █ 泰山庙 █ 灯山 █ 千佛阁 █ 文昌宫 █ 地道 交通 公交:904路公交车(东客站至阳曲县),可从东客站、小东门、敦化坊、动物园、北宫、尖草坪等站乘车,在青龙镇村下车,公路对面即是。 自驾车:青龙镇紧邻208国道西侧、杨兴大道东侧,交通便利。 线路1:解放北路→恒山路→钢园路→208国道→青龙古镇正门 线路2:滨河东路→杨兴大道→青龙古镇出口→青龙古镇北门。杨兴大道的交通指示标牌尚未安装,注意在下穿太原西北环高速公路高架桥后从第一个出口驶出,右转即到。 线路3:G55(大运)高速公路,阳曲镇出口下高速后沿208国道北行约3公里。 线路1下车后徒步距离较短,但208国道路窄车多。线路2走杨兴大道,双向六车道,车辆较少,路况较好,但下车后徒步距离稍长于线路1。 餐饮 青龙古镇周边目前有王家花园等多家农家乐餐饮,提供当地特色餐饮服务,价格适中。另有多家大排档,提供面条、凉粉、碗托、灌肠、莜面、面皮等小吃。 █ 古街上提供餐饮服务的大排档 █ 古镇民居 █ 修缮备用的门板 █ 集体参观的小学生们 █ 偶遇的僧人 游记三章   晋商古道上的青龙古镇   本文作者:邢占平   位于太原阳曲县的青龙镇,古迹林立,商铺密布,传说是当年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经之地。   沿着门楼走进镇里,两旁的商铺大多被工程布围着。沿街一路走来,曾经门庭若市的街巷已失去了过去的繁华,代表古道当年车水马龙的车辙印记也因为开发的需要,被新铺上的青砖石条覆盖,整个街道被现代人已打造成透着山西明清时代气息的商业街,看上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它缺少的却是历史的那份厚重和人们对往事的怀念。   青龙镇以前不叫青龙镇,叫青蒿嘴,只因为嘉庆年间,村中首富王绳中为大清捐银100万两,皇帝赐绣有“青龙”的锦旗一面。为纪念这一盛事,故改名为青龙镇,但另一种说法是青龙镇整个山势和走向颇像一条腾飞的龙,故此得名。也许是乡民们对中华龙图腾的一种崇拜,也是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寄托。   我们走在南北走向的大街上。有村民告诉我们,这条街全长2.5公里,且每隔一里都有一处村阁。以前这里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商人不计其数,作为军事要塞和古道驿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后来战事减少,政府又鼓励与外贸易,于是这里又成为重要的商业通道。至于怎么形成当年那种繁华的规模,这主要是王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传说,王家一位先人早年就随官商四处经商,具有很高的经商本领,所挣银两又不断扩充到自家店铺,加之,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交通要道,规模越做越大,形成当年首屈一指的富豪人家,青龙镇也成为南北货物交流的集散地。至今,镇里80%的房产仍属于王姓家族的。在山西这么大规模地兴师动众建造院落在全国实属罕见,但这里却有一个天大的、山西后人不知但却值得历史学家探寻的秘密。当年,王家在青龙镇兴师动众大兴土木也引来了一些嫉妒的说法,为遮人耳目,王家便编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王家在一个黄道吉日为儿子举办婚庆大典,众村民前往贺喜,远处一位白衣老人也要前去祝贺,并声称要在洞房住一夜。众人见状,纷纷劝说主家,此人身穿白衣在中国北方视为大忌,会给主家带来晦气,但好客的王家不但接受了白衣老人的祝贺并且满足了他的要求。结果第二天早晨,主家喊这位老人出来吃饭,左喊不答应右喊不答应,推门进去一看,惊得全家人目瞪口呆,哪有什么白衣老人,只见床上一堆银子貌似一个小银人,全家人不知所措,又惊又喜。这难道是上天的安排,给了王家发财的机会?从此王家也就发达起来,成为青龙镇一带富可敌国的晋商。   崇祯十七年,溃败后的成兵把明朝200多年积累起来的财富洗劫一空作鸟兽散,梦想着把财宝藏匿民间将来享受富足的生活,不曾想被清兵追到现在的阳曲县。为了不至于人财两空,大部分财宝被沿路掩藏起来。有人说,王家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李自成的败兵之财。由此,让人们联想到山西在清朝时的那种辉煌是否与这有着某种联系?我们无从考证,但山西人善经商、诚信守用的生财之道为山西赢得了盛誉。   在一座村阁前我们停住脚步。村阁通南北,下有一砖券门洞,厚实的墙体上建有木构楼阁,时时向人们显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繁荣。步入街道,左边的戏台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寂寞落魄,似乎有一种埋怨,只有村委会院子里的袅袅炊烟传递出一种生机,代表“文革”时代的“工农兵礼堂”和礼堂两侧的“知青楼”已是空堂楼寂,只有被石灰水覆盖的红字标语隐隐露出那个时代的特征。   继续向北,正在修缮中的文昌祠已有了当年的模样。站在小山坡上,望着川流不息的大运高速公路和据说是李自成的藏兵洞,心中的那份自豪油然而生,今天的山西终于可以沿着祖先探索出的路续写辉煌了。 村西南的龙王庙、泰山庙,村西北的老爷庙、关帝庙、永和堂、双忠阁,无不透射出青龙镇当年的耀眼。只可惜由于战乱和人为的毁损,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和美丽的传说了,但它所折射出的却是那种沧桑美和山西人的开拓精神。 █ 青龙镇修缮后的院落 青龙镇轶事——修缮之前的青龙镇是什么模样? 本文作者:山海有情,作于2005年   朋友约我去青龙镇游览,说是文化古迹密布,景色独特。久居省城从未听说身边有这么个古镇,好奇之余便驱车前往。   青龙镇位于太原市北约20公里处,距离阳曲县城4公里,南依108国道,北邻原太高速公路。车出市区,沿108国道北行约一刻钟进入阳曲县境,继续前行,见路边一通石碑上书:青龙镇。左转下坡,一座村落展现在眼前,呵,这么快就到了啊。   据《阳曲县志》记载:此镇原以青蒿茂盛,取名青蒿嘴,后因村庄顺河岸修建,蜿蜒曲折,形似巨龙,故改称青龙镇。   进村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门楼(当地称岗),镇中原存五岗九窑十八洞,均为砖木结构,上筑楼阁,现仅存这一处,位于村西道口,是北达塞外,南及太原的古驿道必经之地。昔日慈禧太后为避八国联军西赴长安,进山西,过石岭关,沿古驿道途径此岗,夜宿王家花园,王氏族人王绳中献白银百万两做皇家盘缠。后来光绪帝御笔题匾“百万绳中”欽赐王家,并授刑部员外郎,青龙镇名声大振。现虽古道易辙,却依然能感受到当年九里宫车十里尘,三千粉黛百官辇的浩浩皇威。   古岗脚下有50里路碑一方,站在此处距古太原中心恰好50里路。西侧是座古色古香的二层楼阁,为王氏宗室所筑“养和堂”,初建于清康、雍盛世。楼体一高一低,造型俊秀,现为学堂,朗朗书声,不绝于耳。隔道相对,矗立一座“工农兵礼堂”是文革时的建筑,礼堂两侧的青砖排楼原为“知青楼”,岁月蹉跎,现在早已人去楼空,静立无语,似在追忆当年上山下乡、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礼堂背后的山上还残存着侵华日军的梅花碉堡,战壕依然,弹孔密布,真实地记载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壮烈场景。   时近黄昏,古镇的庙会刚散,沿老街漫步,不时有老乡与朋友热情地打招呼。据朋友说镇内原先古迹甚多,有龙王庙、文昌祠、泰山庙、双忠阁、永和堂、关帝庙、门岗楼……等等。因历年战乱以及文革期间人为的毁损,仅留前述古迹与残垣断壁,萧然引目,鹄立孤守。   继续北上,一道高坡上,一飞檐斗拱的小庙兀立顶峰,缓步上行穿过一道残缺的门洞,一座古色古韵的大殿与两侧残缺不全的配殿显现眼前,这里就是著名的文昌祠遗址。主殿大梁上“大清乾隆年”的字迹清晰可辨,昭示着古庙的悠久历史。文昌祠前卧跌《圆通经碑志》石碑一通,“大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孟冬”依稀可见。相传文昌祠原生有一棵青蒿,杆茎六、七公分,四季常青,折其叶可治百病。昔人视其为灵物,修寺庙迎祥纳瑞,一时人杰地灵,兴隆昌盛。可惜后人不知珍惜,竟然根除卖与南人,遂使此地衰落,虽为传说,但祠里青蒿遍布却是事实。   由文昌祠西望,对面山梁一丛古建筑轮廓精美,朋友说那就是青龙镇的宝地——龙王庙,文昌祠有一地道可通那边,可惜地道现已被阻塞了。移步下梁,转到西侧的高地,门前一老师傅启门将我们引进龙王庙。庙虽只有一进,但院内地面的青砖缝隙里,长满各类药材,自然生长,连年不断。大殿内供奉着四海龙王,每年农历二月二——也就是“龙抬头”的日子,附近的村民都要到龙王庙里来祈雨求福,大家将龙王装扮一新,抬上轿子巡街,还要为龙王爷唱戏三天,那时节,是古镇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镇内现存不少深宅大院,龙王庙脚下一处古宅,隐映在葱郁的树木中,此处即是青龙镇王氏祖居——静安园的旧址。据王氏后裔王翼讲,静安园当初规模宏大,园外建有懋德楼、佛荫楼、三爵楼等精美的楼阁,后花园树木葱笼,流水潺潺,上花园、下花园均仿江南苏州园林建造,亭台水榭布局精巧。花亭曾有傅山先生所书“德香”匾额一块,最高处的巽阁上有何绍基的行书对联:“鸟鸣洞口鸟呼鸟,花壇山头花戴花”。花园风格独特,中原无出其右者,绝不逊色于现在的乔家大院。   漫步园中,从小园柴扉、菜畦垄垄、古木参天、假山土丘、残垣断壁里,仍能寻找出当年繁华的痕迹。园中一株北国罕见的木瓜树生机勃勃,令人称奇。小园的角门虚掩,漆痕斑驳,后门外一条羊肠小道曲折盘旋向沟底延伸而去,据说直达北侧另一高地——凤头寨。   静安花园在抗战时期曾先后驻防国民党第二战区的部队和日军松本部队,人为毁坏严重,所有建筑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均被日军飞机炸毁,直令今人扼腕长叹。建国初期,省城建造迎泽公园,1956年将此园的假山石大部分运走,如今迎泽公园正面的假山石即来源于此处,据说上海豫园里也有此处的两块山石。   镇东有一高地,上有一高约十余米的土丘,是古镇的制高点,相传为古代诸侯纷争时所筑烽火台。登临其上,极目远眺,远山苍茫,夕阳如火,正临山巓,西面几十里外的文庙梁上的烽火台与之遥相呼应,眼前似呈现“旌旗十万草木腥,烽火连天刘武威”的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   站在此地俯视古镇,地势起伏,蜿蜒曲折,古迹隐现,水土相合。细观镇中腹地,两支高高的黄土山梁,东西分列,北向延伸,山梁间是沿街民居,顺山势向河谷蜿蜒而去。东首山梁上是文昌祠,西面山梁上筑有龙王庙,两道山梁恰似龙首两角,两座古建筑好像一双龙眼俯视古镇,龙首前方的杨兴河如蛟龙吐水,果有卧龙藏蛟之气。这条河流在此融汇了云中山系、系舟山系之水脉,每逢六月十八龙王庙会,雷公电母、风云际会,瑞雨纷飞,润泽四方。   河对岸,是隐现在新式村落里的关帝庙,庙对面是古戏台,登临古戏台,却是满目疮痍,蒿草遍地。但宽敞的舞台,褪色的雕梁画栋依稀能想起当年繁华模样。关帝庙后的山坡上据说还有李闯王的遗迹,因时间不足未及探访。   镇东北一高地为凤头寨,与龙王庙遥遥相对,寓意龙凤呈祥,原筑有观音阁、奶奶庙,现在只留三通碑石记载着当年的构筑规模。   青龙镇王氏家族为太原王氏最为兴旺的一脉,现存王氏家谱记载仅清初至民国间,历任官职中有三品3人,五品17人,七品100余人,龙凤齐聚的青龙古镇果然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目前青龙镇已经列入阳曲县旅游事业开发规划,建好后的景点将有八十多处,如果进展顺利,几年后,省城郊区将又增添一个多姿多彩的游览度假好去处。   夜色降临,走在古镇的高地上,古镇的点点灯火,蜿蜒勾勒出一条龙的轮廓。 邂逅青龙古镇 本文作者:八角茴香 邂逅青龙古镇,只是一个巧合。而那满目的苍劲的黄土与厚重的土黄,却永远弥漫于我的心底,永远不会散去。 那是09年春天的早晨,地质课去太原市阳曲县进行有关黄土的实习,我们才有机会见到这个埋没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中,行将消逝,却又行将还俗成为旅游景点的,荒凉的古镇。 微冷的清晨,举目的那一瞬间,朝阳的那缕金色为我和古镇的城楼蒙上了一丝淡淡的纸醉金迷。刹那的失神,便穿越了古今。是幻觉吧,我想。 最繁华时最凄凉,最明亮时最悲伤。 那栋如今看来只能算残破的城楼,在六百前想必也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吧。略微昏暗的城门,承载过的是那些已经湮没为历史尘埃的悲欢离合。那些故事,那些仕途理想,那些恩怨情仇,甚至那些一闪而过地发生却从未留下任何痕迹的偶然地回眸,牵手,离别。 城墙斑驳的青石泛着黄土的色彩,这注定是青石在北方黄土高原的命运。没有烟雨江南潮潮的梅雨,也没有青石板上暗绿的苔藓细细吟唱的爱情,没有答答的马蹄,更没有美丽的错误。 像山西的大部分明清古城镇一般,青龙古镇亦是商业重镇。古镇的人们默默地利用着交通的便利以及各种天时地利,巧妙地经营着自己的一份产业。粗犷的北方汉子,不像莘莘学子们做着总有一日居庙堂之高而指点江山的美梦,也不像江南才子们日日与佳人小姐们吟诗作画来消磨生命,他们更愿意踏踏实实做自己应该做的,挣得这真真实实产业以遗后人。实在的男人们。 于是,古镇里遍布着各式各样的透着山西大院气息的房子。我喜欢一个人游荡在空旷而苍凉的街道,没有铺过的满是黄土的路,望着两边没有生气大门紧锁的房子,或者盯着某个门口猴状的拴马桩出神,想从那静默的猴儿眼睛里看出一些不属于现在的东西。于是乎,在这片土黄色的海洋里,我觉得异样的满足与惬意。闭眼迎上朝阳,七彩变换的色彩,我听到了祖先们的满足的低语。也许,未来如何,他们并不在意,这样,很好。 伸手,轻触早已干裂风化的木门,那粗糙而略有刺痛的触感,似乎用低沉的嗓音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吱吖”推开,有着隐隐的回音,之后又是沉寂。安静的小院,厚厚的门遮,高高的阁楼,长长的回廊,暗暗的木窗。一切的一切,在轻轻向我耳语:那是一段辉煌的历史,而且,仅仅是历史。 登上高楼,目之所及,浩瀚无边的黄土高原。未散尽的晨雾笼罩下,那些黄土塬,黄土梁,甚至高耸的黄土柱,永远在静静的凝望着她的子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依旧用黄土的精神创造着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满目的黄土高原中,之间笔直的国道穿越其中,亦如那苍老了的城楼,飞速而过的汽车,亦如当年熙攘的人群。他们向着远方奔驰。偶尔,会有人回望一下路边这座行将就木的古镇,然后迅速回头,继续前行。 推荐阅读 回复“太行”,阅读巍巍太行走八陉,纵览天下之脊的壮美与峻伟 回复“碗子城”,阅读雄踞太行第二陉:太行关碗子城 回复“滑石堡”,阅读繁华落尽滑石堡:一个明代城堡的现实生存 回复“桃花沟”,阅读西山深处桃花沟:走进赵氏沟桃花源景区 回复“桃花洞”,阅读汾阳三十里桃花洞,三十里春风向阳峡 回复“狼坡”,阅读走进西山狼坡狮子崖生态景区 回复“四达沟”,阅读走进西山四达沟生态景区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